相傳,北宋包拯過六十大壽時,壽禮一律拒收,并命他兒子包貴和王朝站在衙門口拒禮??烧l知道,第一個送禮的就是當朝皇帝派來的太監(jiān)。包拯對皇上送來的壽禮照樣拒收。老太監(jiān)便在紅紙上寫了一首詩:“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勞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理不通?!蓖醭言娔媒o包拯。包拯在原詩下邊添了四句:“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勞為官分內(nèi)事,拒禮為開廉潔風?!?/span>
一個位高權重的一品大員,過生日時,別人送點禮品也無可厚非,然而包拯想到的是此例一開,會助長送禮收禮之風,于是拒皇帝之禮于門外。這種“拒禮為開廉潔風”的精神何等可貴!
自古以來,許多廉潔官吏都采取不同方式拒禮,或題文自勉,心中自拒;或先聲奪人,明牌告示;或曉之道義,當場拒絕;或薄受厚饋,婉言相拒;或援引案例,借以示人;或公之于眾,以儆效尤;等等。明朝永樂年間,監(jiān)察御史吳訥奉命赴貴州巡視,返京途中,貴州地方官員派人追送百兩黃金。吳訥不啟封,揮毫在禮盒上題詩回絕。詩曰:“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若有贓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間?!毖韵轮?,即使你勉強塞給我了,到前邊我也要扔掉,絕不會收受。持金者無奈,悻悻而返。
共產(chǎn)黨人更是把拒禮納入制度規(guī)定。1949年3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作出六條規(guī)定,其中有一條就是“不送禮”。江蘇淮安周恩來故居中,陳列著1961年1月16日周恩來指示辦公室同志寫給淮安縣委的一封拒禮信:“在中央三令五申不準送禮的情況下,你們還這樣做是不好的?,F(xiàn)在周總理和鄧大姐從他們的薪金中拿出一百元寄給你們作為藕粉等的償付價款,其他的一些針織品以后有便再帶給你們?!?/span>
然而,有一段時間,“你送禮,我辦事”這種怪象蔓延開來,禮尚往來的傳統(tǒng)文化卻成了相互利用的交易手段。有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抓住逢年過節(jié)、子女上學、紅白喜事等機會向官員送禮。一些黨員干部也利用手中權力,每逢婚喪嫁娶、喬遷新居、生病住院等時機大肆收禮。這類的送禮和收禮,實質(zhì)是權錢交易。中央八項規(guī)定出臺以來,收禮送禮風大有好轉(zhuǎn),但由于多年的積習、巨大的慣性,在一些地方還沒有根本剎住。此風嚴重腐蝕黨員干部,敗壞社會風氣。究其原因,不過是貪欲作祟,心存僥幸。
當官拒禮,不是小事一樁。抵制送禮收禮歪風要靠自律,拒禮必須正身清心。清朝有名的清官葉存仁為官30多年,從未收取過任何禮品。有一次,他離任升遷時,僚屬們派船送行,但船只卻遲遲不啟程。直到夜半時,才見一葉小舟劃來。原來,僚屬們?yōu)樗麕砹硕Y品,為避人耳目,特意在深夜送來。葉存仁揮筆題寫一首拒禮詩:“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比~存仁把禮物退回后,輕舟簡從,飄然而去。黨員干部在思想和行動上要筑牢拒禮防線,思想上多一些“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清醒自覺,行動上多一些“不畏人知畏己知”的堅定果決,始終保持“風吹云動星不動,水漲船高岸不移”的心態(tài),對于那些懷有不可告人目的的送禮者,堅決拒之門外。